高地价的后遗症:众多房地产项目被逼成为豪宅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房地产研究会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7-7 阅读:
宋辉说,过去两年高价地王不断涌现,加上之前几年累积的豪宅产品陆续入市,现阶段总价3000万元以上的顶级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在上海,库存问题同样严峻。数据显示,嘉定和崇明的豪宅库存消化周期均超过了50个月,而普陀、浦东和虹口等区域的库存消化周期与新房总体情况基本相当,仅为11个月,区域分化明显。同时随着年初以来远郊豪宅成交低迷,预计嘉定、崇明等区域的豪宅成交情况将更加严峻。
预计,2015年上海新房豪宅成交量将达到3783套,而目前上海新房豪宅的存量有约5500套。换句话来说,在供应零增加的情况下,目前上海豪宅的存量也足够未来16个月消化。
高价拿地后的尴尬
看了豪宅供应的天量数字,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豪宅?
在国内,知名的专业豪宅开发商并不多,如绿城、龙湖、融创、星河湾等。而当前京沪深众多的豪宅项目,却是由多个非豪宅开发商操盘。
众多开发商可以说是被迫进入了这个市场。“政府出让的宅地越来越少,大家都在抢,价格就越来越贵。”深圳一大型开发商人士说。
统计显示,2013年4月截至2015年4月,北京合计供应包含住宅类用地地块113宗,合计建筑面积为2046万平米。
在这2046万平米中,只有1350万平米为住宅用地,而且其中有800万平米左右是自住房及各类保障房。实际商品房住宅用地最近两年仅供应了550万平米左右。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按照目前市场供应比例计算,这部分大部分将建设成为中高端物业,以获得市场溢价,一线城市的商品房因此进入了豪宅化加速期。
上海的商品房豪宅化趋势也很明显。2012年以后,上海出现了多个地王,并在2015年继续出让高价地。万科总裁郁亮指出,开发商已无力拿这样的地,因此今年的土地市场上往往闪现着金融机构的影子。
在深圳,去年龙华片区出让的一幅宅地地王单价达到25000元/平方米,此前周边的房屋售价也不过是这个水平;对开发商而言,后续产品售价必须达到5万才能盈利,由此传导到其他片区,导致整个城市房价也出现豪宅化的趋势。
万科董秘谭华杰指出,由于一手地价在2014年出现了暴涨,目前一线城市地价普遍太高,去年四季度来看,14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平均价格比一年前上升了71.9%;同时,一线城市地价占房价的比例上升到了66%,从全世界来看,这也是地价占房价比最高的水平之一。
谭华杰说,尤其是北京一些区域的地块,地价已经超过了周边在售楼盘的价格,这个地价要求房价必须上涨一倍,而且必须在三年之内完成上涨,这个项目才有可能获得正常的盈利。而万科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在这段时间买这种地的公司,要承担相当大的经营风险。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