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互联网+”物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编辑:佚名 来源:全景财经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7-21 阅读:
《意见》和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都共同提到了“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高效物流深度融合后将对我国的物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此,王耀球表示,《意见》是从宏观层面上,希望能够提升运输业、物流业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让物流公司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货主进行有效的服务与沟通,改善物流公司的信息告知服务和资金结算服务,以及网下的物流服务。当有特殊的货物需要运输时可以用视频影像方式,把货物的装卸情况以视频的形式反馈给货主,使货主对货物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管。
“以水产运输为例,假如要从青岛运一批水产到北京。当货物到达目的地时,接收货物的一方没有事先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这批水产在途中的氧气、温度、湿度以及水产存活率的相关信息,就不好根据货物现在的质量状态进行定价。”王耀球说。
王耀球认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出现,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现在的大企业正在裂解为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规模、大批量、成批次的初级原材料运输需求呈明显下降趋势;多品种、小批量、小规模、多频次的工业半成品或制成品的运输需求在不断上升,并且要求有明确的到达时间。这种情况使得物流的服务业态和物流的成本变化和我国的产业升级相适应,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讲,物流已主要服务于电子商务。
在他看来,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形态、商业业态,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物流服务已经从过去只是运输的层面,变为搬运、装卸、配送等。“以往,在运输煤炭,钢铁等原材料的过程中没有货物检查这一说法。但现在小件日用百货等物品的运输,必须要加强货物检查环节,避免一些违规、违禁的物品通过快递运输在市面上流通。”王耀球说。
王耀球表示,物流本身不是独立的产业,必须和制造业、商业、工业、农业结合在一起,它的服务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物流企业应适应当前“互联网+”对整个经济形态所产生的影响来改变自己的服务业态。
跨境物流发展需多方合力
跨境物流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运输是跨境物流发展的基础。但跨境运输并非凭我方一己之愿就能实现,如何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跨境运输实际上要求双周边的政策对接、设施对接、市场互相开放。搞好跨境运输要对国际市场环境和国际市场条件仔细研究,不能过于被动,要主动出击。”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