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寻求新均衡加速去库存
编辑:佚名 来源:搜狐新闻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6-16 阅读:
第三,政府 “托底”社会政策会使房地产业去库存化远远快于单纯市场价格机制的均衡调整过程。中央在2014年以来加大了支持住房消费的力度,进一步落实了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城镇人口的增加将带动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长。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商品房去库存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回购后作为保障性住房,拓宽保障房源和租赁房源解决高库存。
为消化高库存,2015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经营机构、支持房企将其持有的房源向社会出租,从租赁市场筹集公共租赁房源等重大措施。同时还提出各地可以通过购买方式,把适合作为公租房或者经过改造符合公租房条件的存量商品房,转为公共租赁住房。待售面积较多的城市的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回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这意味着,在房地产库存持续增加而拖累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时候,政府俨然成了房地产最大的需求者。与其他市场主体截然不同的是,政府作为买方,全然没有硬预算约束,价格、交易成本对政府的需求约束较低。有了地方政府积极入市、参与消化房地产市场非意愿库存,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速度会远远超过单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均衡实现过程。
第四,地方政府放松对房地产市场需求行政管制,释放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活力。在房价上涨的时期,各地方政府均采取了诸如限购之类的行政管控措施,这对抑制投机性购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应当说,作为迫不得已的行政控制手段,它对中国抑制房地产的阶段性泡沫发挥了积极作用。固然如此,它与中国城镇化的方向背道而驰的,也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原则。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因此,在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政府所不期望反方向变化时,各地方政府又先于中央对房地产政策的放松,而放弃了作为权宜之计的限购措施。
例如,福州早在2014年8月就确定,购房人在福州买户无需提供纳税证明或缴纳社会保险证明,且将90平方米内住房的契税降至了1%,90-144平方米的契税则降至1.5%。2015年5月以来,甘肃和安徽省住建厅先后发布促进房地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均让原来的限购政策寿终正寝。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省市及地方政府取消违背市场原则的限购,将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对提高市场活力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总之,宽松的金融财税政策、由行政性调控转向为托底保障房、差别化限购等一系列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不同区域的供需关系,对于去库存、调节房企资金压力、满足刚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的去库存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上篇:
下篇: